优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发布时间: 2013-07-04      访问次数: 174

 

来源:《人民日报》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当前,合理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成功做法,不断优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对于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高等职业人才培养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培养模式。它是企业和学校分工协作、共同培养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和企业需求的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模式。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与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学生具有在企业是学徒工、在学校是学生的双重身份。二是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培养模式。它注重的是职业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掌握和运用,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基础。三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培养模式。它由政府与行业共同建立一个国家培训框架,即以能力标准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全国统一的技能认证体系。四是以瑞士为代表的培养模式。它注重同步教学、产教结合,知识教育和实际操作培训同步进行。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达到融会贯通。它还重视教师的实践经验,每隔几年教师必须回到企业里,根据行业发展状况不断丰富知识,更新教学内容,使学校教学始终与行业接轨、科研创新始终处于行业发展前沿。

  分析国外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具体形式上各有不同,但共同点都是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虽然也比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主要还是按照“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输出人才”这样的路径来进行。这种在学校封闭式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职业人才,对企业的经营现状基本不了解,所以很多企业都不愿接收这样的毕业生。新形势下,要进一步优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也应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优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总的方向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遵循行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岗位需要,突出职业性、行业性、应用性的特点,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此,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应摒弃以教为本的传统教育理念,形成以学生为本、以市场需求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市场需要的人才、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为方向进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践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和设计。二是明确高等职业人才的能力素质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目标应该与其他院校有所区别。高等职业人才应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是一种实用型技能人才。当然,不能因为强调高等职业人才是实用型技能人才而忽视其他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也是高等职业人才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改革具体培养方式。应探索形成“岗位人才需求→学校制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实训内容→校企共同评价→企业接收学生就业→企业将用工信息反馈→学校根据反馈改进”这样的培养方式。在学制的长短上,可根据职业教育的一些专业门类,基于该专业的知识多寡、技术含量高低和复合型强弱的具体情况,按照实际需要实施差别化教育,不宜一刀切。(张履康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