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日上午,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文联主席、“闽江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张帆先生《大学语文》和《汉语言文学》班参训学员开了题为《文学理论:本土与开放》的学术讲座。张帆教授是国内外知名学者,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其出版的专著主要有《冲突的文学》、《文学的维度》、《隐蔽的成规》、《敞开与囚禁》、《双重视域》、《文学理论》、《后革命的转移》、《五种形象》、《关系与结构》等,发表论文200多篇,多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张帆教授首先介绍了本问题的缘起,他指出文学理论中的本土意识与开放视角是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而出现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全球化、现代性和大众传媒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该问题成为中国学术界热烈讨论的话题。这一话题的背后,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
张教授认为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一定要坚守民族性和独特性,但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对世界有贡献的,他们的独特性才能引起世界的注意。对该问题的讨论,需要关注现代性的影响,需要理清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益的成分,特别是应当重视区别于西方语境下的民族话语,同时还要注意阐释的有效性。
在张教授看来,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在世界话语中的失语,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学者“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本土意识的缺位而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学者不注意“现代性”的使用,而导致阐释效力的弱化。因此在阐释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文化的定力和自信,同时还要开拓视野,注意现代性的运用,尤其要聚焦于“中国经验”的这一轴心,只有这样才能与西方文化展开平等的对话,才能在国际语境中确立中国的话语。张帆教授的观点高屋建瓴,论述深入浅出,引起了学员们的极大兴趣,多名学员纷纷进行了现场提问,张教授都一一给予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