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日上午,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郑家建教授为《大学语文》和《汉语言文学》班参训学员召开了题为《鲁迅研究》的学术讲座。郑家建教授是国内研究鲁迅的知名学者,其出版的专著主要有《被照亮的世界——〈故事新编〉诗学研究》、《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起源语境》、《东张西望:中国现代文学论集》等,在《文学评论》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郑家建教授从三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鲁迅研究中的主要基点,即“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鲁迅思想、文化、审美的创造具有怎样的重要性”“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授认为鲁迅先生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是一个最具独立性,也最具矛盾性的人,在他身上既有启蒙者的特性,也有敏感多疑偏激,甚至神经质的特征。他对中国文化思想史而言具有重要而深刻的负向价值,而这种价值乃是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批判,因此鲁迅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被视为“异端”,而区别于中国以往历史上的其他异端者,鲁迅的不同在于其异质结构与内涵接受了现代社会的民主和科学的洗礼,这使其具有迥异于其他“异端者”的特性。
郑教授根据鲁迅作品的思想、文化与审美创造的重要性对其作品进行了排序。他认为鲁迅作品的重要性与价值依次为:杂文,翻译,小说《野草》,散文《朝花夕拾》,《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小说史略》(学术研究),现代艺术(版画)。
在介绍鲁迅杂文的重要性时,郑教授认为杂文尽管古已有之,但并不被古人所看重,因此无法归入诗文小说赋体中,而其最终成为一种文体,并被文学史所认可,则要归功于鲁迅先生。鲁迅的杂文充分体现了其人格与思想的丰富性,他的杂文具有思想美、形象美、情感美、理趣美的特性。在介绍鲁迅翻译的重要性时,郑教授指出鲁迅在中国现代文艺思想上,是第一个能够准确领会和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作家,也是对东欧、俄罗斯等被压迫民族作品译介最多的作家。在介绍《野草》重要性时,郑教授强调《野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最具有现代性的文本,其现代性的特点在于作品主要向内转,即注意转向内心世界的发现和展示。此外,在介绍鲁迅的其他作品时,郑教授也指出它们均在文学的不同领域开创了各自的范式,成为后人效仿的对象。郑教授最后指出: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核心存在,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他的存在是一种历史的召唤。
郑教授对鲁迅其人其作全面而深刻地解读,丰富了我们对鲁迅的认知,拓宽了我们研究鲁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为我们深入研究鲁迅问题提供了立体而生动的图谱。